孟校长想了下,“法子是挺好,可是真能赚钱么?”
农村遍地都是的东西,拿到城里就能卖钱?
这年头,大家买个筐啊篮子啊之类的,也就花个三两块钱。
同样的材料做成笔筒花瓶之类的,就能卖十多块钱一个?
孟校长表示:“城里人那么有钱啊?”
花婷娇笑着说:“校长,这叫物以稀为贵。
用柳条编个土篮子,图的是个结实耐用,没有啥技术含量,很多人都会,所以它就不值钱。
但是你用柳条编个装饰品,工艺上就复杂多了,模样也好看,那价钱自然也就上去了。
再说了,东西越罕见,自然就越有价值。现在市面上还没怎么有这样的产品,咱们要是做出来了,肯定会有市场的。”
孟校长被她给说的心思也活泛起来了,“那要不咱就试试,反正也没有啥太大的成本投入,就是给工人发些工资而已。”
花婷娇立即说:“连工资都不用发。”
孟校长瞪她一眼,“净胡闹,哪能不给人发工资呢,咱也不能让人白干活啊。”
花婷娇笑着说:“校长,我可没说让他们白干活。
我的意思是,咱们可以采用分成的方式啊。
编的越多越好,赚的也就越多。这样既不用咱们提前出钱付工资,也能激发工人们的积极性,获得更大收益。这可是双赢呢。”
孟校长琢磨了一会儿,觉得这个主意可行。
“行,那咱就试试,一会儿我就去找那个徐秀珍商量一下去。”
这个人才是校办工厂的关键人物呢,她要是不答应来当师父,其他工人也编不出来东西啊。
花婷娇建议到:“校长,你可得多给人家一些好处,技术是最贵的。”
孟校长白了她一眼,“我懂,我又不是地主周扒皮,不会压榨人家的。”
花婷娇嘿嘿一笑,不再管了。
她只是个学生,能点子和未来的销售门路,就已经足够了,具体的事情还得靠孟校长和其他老师们去办。
而孟校长不负所望,事情办得很顺利,不到三天,校办工厂就开工了。
徐秀珍是厂长,负责招人和教他们编织。
而孟校长负责帮他们搞来编织材料,眼前需要的就是柳条和玉米叶子。
这些东西非常容易找,老师们一人贡献一点就够用一阵子了。
在这个还讲究奉献的年代里,老师们很乐意为学校尽一份力。
校办工厂开始运营的那天,祁槿昱给花婷娇送来了一个大惊喜。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