句题外话,这其实也是公知必死的原因。
公知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影响舆论,可是观点经不起时间的推敲,也不符合大多数公众的主观判断,于是就会主动寻找第三人意见领袖去摧毁公知言论。
所以,谁也跑不了,早晚全被挖出来。
带入到畅想、柳纪向、王晨.....
这也是齐磊这个小心眼儿的为什么不回应,不痛打落水狗。
别急,王晨死定了,畅想也肯定是一屁股屎。
公众会自己把他们挖出来,效果比齐磊自己回应还好。
打的更疼!
至于....目前的网络影响够不够大,能不能一夜之间反转传统舆论?
这就是外行人的错误逻辑了,信息传播,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,不是看媒介的大小的。
香港一家不知名的小报,只要爆出一个重量级的明星八卦,一瞬间就会港澳台内地全覆盖。
和媒介大小没关系,媒体是有嗅觉的,而公众是有人际传播的惯性的。
是的,是不是以为信息传播之中,媒体的作用最大?
错了!媒体只是夸大了在传播之中的地位。
在一些情况下,媒体的作用仅仅是信息的源头,却不是主要传播载体。
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其实是人际传播,也就是人与人直接接触的传播。
想像一下,“菜比肉贵”这个信息你们是从媒体上得到的,还是从博主、群聊、面对面的交流中得到的?
也可以想象任何热点新闻,有多少热点新闻,是从最初的传播媒体获得?
此时,齐磊解释完,廖凡义他们终于长出了一口气,一切都通了。
就这个主动效能啊!头疼了好几天啊!
陈姥爷第一时间反应过来,“小廖啊,这个课题我打算做一做,研究一下第三人效应的主动性,你就别碰了。”
我噗!!
廖凡义差点吐血,他也想说这句,结果没陈姥爷快。
面色一苦,“这个理论的应用还是很值得研究的,打个比方,群体价值观的建立,我们以往都是主流媒体直接传播。”
“可是,如果按照这个理论,我们是不是应该转变一下传播策略?主要还是让公众产生好奇和自我判断,然后主动的去寻找第三人佐证,或者干脆就自己做第三人!”
“效果会怎么样?会不会比直接传播要好得多。”
陈姥爷一听就笑了,“谢谢了。”
廖凡义这是把自己的思路共享出来,让陈姥爷去研究。
而齐磊.....
齐磊眼珠子没瞪出来。
廖凡义不愧是牛人,几句话,其实已经把后世网络的一些传播概念说得差不多了。
后世的网络传播,就是第三人比源头媒介的作用更大,效率更高。
对于后世的网红、up主来说,跟风报道、追热点,已经是必然的常态。
可是,为什么有的人追火了,有的人追没了呢?
想清楚怎么做好第三人吧,抓紧这一点,基本错不了。
这时,廖凡义看着齐磊,“你继续吧!说说今日说法,还有你今天用到的使用与满足。”
《今日说法》,才是齐磊最骚的骚操作。
廖凡义想着,这里是不是有什么课题?
不过,使用与满足这个理论,已经出来60年了,被研究透了,估计也没什么可研究的课题。
所以,廖凡义兴致不高。
却不想,齐磊呲牙一乐,“呵呵。”
廖凡义皱媒,“你笑什么?”
齐磊,“这个嘛....使用与满足确实是底层逻辑,但是,目的不是这个。”
廖凡义一滞,还有新东西?
有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