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足需要。
可在封建礼教时代的大乾,贾蓉拦下了秦可卿的动作。
倒不是他冷心冷肺,而是做善事也是有潜规则的。
皇家和朝廷还没有行善的举动,你一个勋贵臣子这么积极,难不成有其他目的?
别说什么清者自清,本来行善是好事,结果却给家族引来不必要的麻烦,谁心里也痛快不了。
他将里头的门道,仔细和秦可卿解释清楚,而后才表示,等朝廷开仓放粮施粥赈济的时候,宁府再跟进也不迟。
说真的,贾蓉到不认为京城百姓需要赈济,就算有也是极少数特殊情况的家庭。
毕竟,在京城找个临时活计并不困难,相反还十分轻松。
以眼下京城同样迅速递增的人工成本,就是单纯的卖苦力,一样能够赚取养活一家老小的工钱。
别的不行,运送蜂窝煤总会吧?
若是还嫌脏累的话,帮助官府有偿清扫街道,这个总能做好吧?
在他看来,真正需要赈济的,则是城外乡村里的百姓。
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极差,等到官府将目光投向他们的时候,估摸着伤亡数字已经相当惊人了。
而且乡村的房屋,大部分还都是茅草屋,哪里经受得住暴风雪的折腾,必然是倒塌一大片。
在寒冷天气持续不短时间,而且气温一降再降的时候,若是没有房屋帮着遮挡,那后果有多严重可想而知。
不仅京郊乡村百姓,还有整个直隶的受灾百姓,甚至中原腹地受到寒灾侵袭的百姓,都有可能组团跑来京城祈食。
到时候流民堵门,才是京城百官,以及权贵大佬们发力表现的时候。
当然,眼下和以往情况大有不同。
但凡京城有流民出现,都会被拥有大煤矿在手的勋贵家族招募,反正煤矿那里永远都缺乏足够的劳力。
像是津门那边,也能分流相当部分的流民,只要组织得当就是一支搞建设的生力军。
当然,到时候就要看朝廷配合不配合了。
贾蓉的武道修为,已经到了相当精深的地步。
他此时基本达到了寒暑不侵的程度,自然不在意陡然降温的天气变化。
只不过,这次京城突然的降温,让他想到了一些事情。
如果按照正常历史进程,此时正好是小冰河时期吧?
由朱元璋开创的前明,在大明战神朱祁镇时代就终结了,享国才刚刚六十年出头。
之后的南明朝廷,差不多坚持了八十多年也跟着彻底完蛋。
也就是在南明完蛋的时候,大乾太祖争霸中原成功,建立了大乾王朝。
而大乾王朝,此时距离开国正好百多年时光。
若是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判断,此时正是大明万历时期。
正常历史时期,小冰河时代来临,大明天下将遭遇连绵不断的天灾侵袭。
像是冬季气温骤降,大雪连绵的天气,以后还会延续好多年,还有持续不断的干旱,以及其他一些大灾大难,轮流上场没完没了。
可以说,正常历史中的大明朝,就是倒在数十年无穷无尽的天灾之中。
就是不清楚,已经差不多承平日久的大乾,能不能承受得住这样的连番冲击?
别的不说,包括京城在内各地的常平仓,里头是不是还储备有足够的粮食都不好说。
有些事情没有发生无所谓,可一旦发生什么屁事都会暴露出来,有当今和朝廷好受的。
就是不清楚,在这个有仙神驻世的红楼世界,会不会有小冰河时期这样的气象变迁?
他之前翻阅过此方世界的历史典籍,情况和正常历史世界其实差不多,真正的